放眼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一位国家元首掌权执政的。但是,凡是总有例外,真就有这样的一个国家,由三大民族轮流执政,国家元首也由三大民族轮流坐庄。

这个国家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波黑。波黑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它曾是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之一,首都就是发生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而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波黑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400万。

12世纪末,波斯尼亚公国建立,但到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侵入,波斯尼亚被征服。起初,波斯尼亚境内的族群只有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为了让他们改信教,奥斯曼人就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相逼迫,还规定凡是便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还可免交部分捐税。这样就使一些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变信仰,他们便是后来的波斯尼亚人。

接着,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侵占,之后又并入塞尔维亚王国。1945年,波斯尼亚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铁托时代,族群矛盾遭到了打压。这几十年,波黑在南斯拉夫体制内和马其顿差不多,基本是最穷的加盟共和国。南斯拉夫解体时,三大民族在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发生了激烈冲突。

需要搞清楚的是,波黑境内三大民族的占比没有太大的差距也是其冲突的重要因素。波斯尼亚人占43%,塞尔维亚人占30%,克罗地亚人的占比超过了15%。可见,三大民族占比相当,没有哪个具有绝对优势,克罗地亚人虽然占比低了些,但是总体并未处于绝对弱势。

加上三大民族信仰习俗不同、文化语言不同,所以三大族群矛盾很难调和。在南斯拉夫解体后,围绕国家何去何从问题互不相让,波斯尼亚人想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克罗地亚人希望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塞尔维亚人则坚决反对独立。

如此僵持不下,最终矛盾激化。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尔维亚族议员明确反对的情况下,强行宣布波黑独立。之后,欧盟和美国相继承认波黑。面对如此情况,塞尔维亚毫不示弱,马上宣布以波黑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为基础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国”,并脱离波黑独立。最终引发“波黑战争”。1995年11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波黑、克罗地亚和南斯拉夫联盟三方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战争结束。

然而,想要独立的波黑并没有占到便宜,而且处境更加尴尬。最主要的是,波黑经历战争后处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包围中,南边靠近亚德里亚海的地方基本被克罗地亚占领。若不是还有20公里的海岸线,波黑就是个内陆国。但实际上有这20公里海岸线跟没有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海岸线之外的岛屿都是克罗地亚的。波黑要出海还要看克罗地亚的心情。

更为重要的是,独立后,波黑国内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和平协议是签了,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了,三大族群经常为国家统治权争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波黑成立了最高决策主席团,设三个主席位置,分别由波斯尼亚裔、塞尔维亚裔、克罗地亚裔担任。三人都是国家元首,权力地位相同。

为体现民族平等,波黑实行了这种独特的政体,三位主席轮流执政,任期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担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主席团主席相当于国家元首,如此一来,波黑在一年内可能先后出现三位不同的国家元首,有可能是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或者是克罗地亚人。如此体制堪称世界奇葩。

然而,了解南斯拉夫历史的可能都知道,这是当年铁托创立的制度,南斯拉夫的解体与这种各民族轮流坐庄,导致各民族势力膨胀有直接关联。波黑不可能不知道南斯拉夫的解体与此有关,或许是波黑的民族矛盾确实到了不得不三大民族轮流坐庄的地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